未来展望

通许县人民政府
2022-11-01
来源:通许县人民政府

通许风采 (10).jpg

今后五年,是我们奋进新时代、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期。要看到,我们正处在战略叠加的机遇期。纵观全国,党中央、国务院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,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为通许实现借力发展、增强财政能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。环顾省市,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锚定“两个确保”,实施“十大战略”,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“16136”总体工作思路,深化县域“三起来”示范创建,为我们指明了方向,提供了遵循。要看到,我们正处在蓄势跃升的突破期。经过近年的不懈奋斗,我们打造了以丽星食品为主导的本土龙头企业,形成了以筑友智造为引领的现代家居建材产业集群,通许加快发展的思路更清、方向更明、基础更牢、活力更足,向上向好的态势已经形成,具备了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,实现更高质量、更高能级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。要看到,我们正处在争先晋位的攻坚期。各县区竞相发展态势愈加逼人,不进则退、慢进也是退。我们必须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,抢抓机遇、主动作为,加快发展方式转变、新旧动能转换,不断提高发展的含“金”量、含“新”量、含“绿”量,争当开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排头兵。

按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,结合通许“十四五”发展需要,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开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深入落实“四个着力”、持续打好“四张牌”,践行县域治理“三起来”、做好乡镇工作“三结合”,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,以解放思想、改革创新为动力,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,紧紧围绕“1812”总体工作思路,坚持构建“精品通许、精细通许”,主动融入并适应新发展阶段,全面精准贯彻新发展理念,服务并抢抓新发展格局机遇,坚持系统观念,统筹发展和安全,以打造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”为引领,以“主题城市+特色乡镇+美丽乡村”为抓手,坚持城市建设和产业提升“双轮驱动”,推动农旅融合、城乡融合、产城融合、水城融合“四个融合”,打好转型升级、项目建设、改革创新“三大硬仗”,高水平建设“两个强县、三个通许”,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通许新征程。

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:全县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,全面小康社会成果持续巩固,实现“三高四提五突破”,即城镇化率增幅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水平、二三产业比重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,产业集群发展、城乡人居环境、县级基本财力、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,现代产业体系、新型城镇体系、科技创新体系、城乡公共服务体系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全面突破。

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,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明确“七项任务”。一是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。坚持发展制造业、壮大制造业、振兴制造业,集中精力壮大农副产品深加工、现代家居建材、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。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,加快培育新动能,加强技术创新、标准引领和产业链延伸,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板块。二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。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改造,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,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资,壮大高新技术产业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,持续推进服务业专业园区建设,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。三是做大做强“地热能+”文章。围绕“中原地热城”战略构想,坚持地热能源开发利用与转型升级、乡村振兴、民生事业、康养产业相结合,对全县地热资源实施梯级式勘探开发,实现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,提升通许地热产业发展效能,打造“中原温泉之乡”“全国温泉之乡”。四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。坚持用改革的思路、开放的路径、创新的办法,主动破解转型发展中的难题和瓶颈,加快构建靠改革增强内生动力、靠开放增强外源动力、靠创新增强新生动力的新型动力机制,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汇聚国内外优质要素资源,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持久动力。五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。扛稳粮食安全重任,着力打好种业翻身仗,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,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,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努力实现更大突破。大力发展乡镇经济,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加强乡村治理,培养农业农村人才,深化农村改革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。立足通许文化基础,围绕农旅融合发展思路,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。六是加快城乡协调融合。重点围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,优化城乡空间布局,巩固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。完善城区服务功能,促进县域多规融合发展,提升县城综合引领力。创新县城管理模式,提升城市管理水平。加快城乡统筹融合,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。七是抓好抓牢民生事业。坚持保基本、兜底线,高水准保障改善民生,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,提升基础保障能力。统筹法治通许建设,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,健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,妥善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。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