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风采

通许县人民政府
2022-11-01
来源:通许县人民政府

通许风采 (14).jpg

2021年,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94.67亿元,增长7.4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.6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.2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.3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.5%。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、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、节能降耗优秀县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县等荣誉。

(一)经济发展态势向好。项目建设方面。坚持“制造立市”战略,纳入市“四个50”企业13家,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。强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,完成投资144.2亿元,增浩科技、联顺管材等69个项目开工建设,图林木业、懒货食品等35个项目竣工达效。“三个一批”滚动开展,项目转化率实现100%。突出项目用地保障,储备土地2000亩,供应土地4964亩。服务业方面。紫荆新天地、金达商贸城等商业综合体运营良好,华保农贸市场一期投入使用。岳家湖、和熙园等生态观光项目稳步推进,“一乡(镇)一特色”乡村旅游格局初现雏形。城乡流通体系更加完善,改造升级大型商贸流通企业5家,农村电商物流覆盖率达90%。电子商务蓬勃发展,电商销售额达16亿元。农业方面。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,粮食总产量达41.11万吨。围绕“十链百园千基地”,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。积极打造农产品“通许品牌”,入选省农业知名品牌9个。持续发展畜牧业,建成规模养殖场5个,率先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“两率”目标。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在我县召开。

(二)改革创新不断深化。重点改革方面。深入开展产业集聚区“百园增效”行动,完成全市第一块工业用地“标准地”出让,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。持续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,项目开工时间压缩至40个工作日。深入推进金融改革,普惠金融服务站获得236.52万元奖励资金。整合重组发投公司、城投公司、百诚公司,国有公司服务县域发展效应凸显。强化税收征管信息化共享,综合治税常态化开展。招商引资方面。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,组建项目准入评估工作委员会,科学招商能力进一步增强。坚持图谱招商、精准招商、产业链招商,积极参加菊花文化节、进博会、厦洽会等招商活动,签约30亿元以上项目1个,5亿元以上项目28个,高分子新材料及5G通信生产、佰牧生物制药等47个项目成功签约。累计引进省外资金87.9亿元,实际利用外资7153万美元,出口创汇5707万美元。营商环境方面。持续深化“放管服效”改革,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举措,“办不成事”监督窗口取得良好成效,“互联网+监管”覆盖率全市第一。扎实开展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,出台《惠企政策汇编》,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05个,减税降费1.08亿元。深化政银企合作,达成意向融资7.2亿元。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下移,建设便民服务站83个,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。

(三)城乡建设协同共进。县城建设方面。《通许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》初步方案编制完成,11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、45个试点村实用性村庄规划取得初步成果。发布城市形象标识,提高城市辨识度。S221、S222、S318省道同级改造项目全面实施,纵五路、丽星路中段、咸平大道东段等城市“断头路”基本贯通,行政路、北阁路等主次干道弱电实现入地,1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群众,污水处理厂二期提质增效,污泥、渣土、生活垃圾3个资源化利用项目全面启动。城市管理方面。数字化城管高效运行,位列全市第一方阵。实施城市雨污管网专项整治,更新窨井盖1600个,完成截污纳管3900米。新增供水管网12公里,城区供水体系逐步完善。铺设燃气管网35公里,为3.2万户居民提供用气便利。开展全域大清洁行动,建立县乡村三级分包机制,实施“六清”行动,整治“六乱”现象,拆除违建10万平方米,清理垃圾杂物9000余吨,城乡面貌焕然一新,主要做法受到省市高度肯定。乡镇发展方面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落实“四个不摘”,加大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力度,探索实施防返贫监测“三四五”工作法,在巩固脱贫攻坚省后评估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。着力提升基础设施,改建户厕7800户,整改乡镇污水处理厂6座,新建改造电网线路134.6千米,修建乡镇公路20.8万平方米、农村公路78公里。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工作经验全省推广,探索农田水利设施“保险+维修”管护模式,与中原农保签订全省首单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2条,冯庄乡陈庄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,四所楼镇被评为省级美丽小镇。

(四)生态环境更加优化。水环境方面。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,谋划实施赵口引黄灌区二期、毛李生态湿地等工程项目,全县生态补水能力持续提升。严格落实“河长+”,深入开展“清四乱”行动,扎实做好“四水同治”,县城河流实现常净常清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初显,“小农水”项目提质增效,持续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,群众用水更加安全便利。自然资源保护方面。强化耕地保护,杜绝耕地“非农化”,防止“非粮化”。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,完成植树造林面积3.84万亩,3个森林乡村示范村通过省级考核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,“田长制”网格巡查率全市排名第一。污染防治方面。空气质量有效提升,严格落实“六控”措施,开展烟花爆竹禁售禁放、秸秆禁烧等专项行动,PM10、PM2.5实现双降,优良天数达245天,超出目标值14天。全力做好水污染综合治理,主要河道黑臭水体基本消除。土壤污染防治不断加强,深入开展疑似污染地块调查,耕地、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%。

(五)民生保障持续增强。就业创业方面。坚持就业第一要务,新增城镇就业7863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2.9%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756万元,就业创业工作位列全市首位。深入实施“人人持证、技能河南”建设,成功打造咸平木工、通许焊匠等劳务名片。教育方面。优先保障教育投入,注重教育均衡发展。整合农村教育资源,撤并各类学校及教学点64所,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学校4所,“两房”建设有序推进。开展课后延时服务,义务教育“双减”取得阶段性成效。积极推进县城教育集团化办学,入学难、大班额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加强民办教育及校外培训机构管理,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入实施。医疗卫生方面。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,市中心医院业务在县中心医院实现托管,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成功组建。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,圆满完成“两癌”“两筛”任务,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0个。高质量完成两轮全民核酸检测,疾控中心综合楼建设完成,方舱实验室加快推进,疫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。社会保障方面。落实城乡居民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,兑现城乡低保、特困供养、残疾人等群体补助,农村“三留守”人员应扶尽扶,医保基金监管经验在全省推广。文化旅游方面。红色戏曲《半条棉被》获得省第14届群英奖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一等奖,开封大鼓书、通许唢呐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,冯庄乡陈庄村入选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、长智镇荣获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。社会治理方面。扎实开展交通、消防、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监管,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,应急基层基础得到提升。常态化开展“扫黑除恶”专项斗争,侦破各类案件1578起。信访维稳、问题楼盘化解等工作扎实推进,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效明显,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。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