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摄影:张秋枝)
通许县下辖5个镇、6个乡、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。乡镇名称分别为,竖岗镇、玉皇庙镇、四所楼镇、朱砂镇、长智镇,冯庄乡、孙营乡、大岗李乡、邸阁乡、练城乡、厉庄乡,咸平街道办事处、许城街道办事处。309个行政村,611个自然村,68.7万人。民族汉族居多,占99.2%,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0.8%。
通许县北距开封45公里,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北,地处豫东平原。东接杞县、西连尉氏,南邻扶沟、太康,北交开封市祥符区。东西宽30.5公里,南北长34.8公里,总面积767平方公里。当黄河自孟津向东所形成的巨大冲积扇的南部,是黄河南泛冲击而成的黄淮平原之一部分。地势西高东低,北高南低,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状。耕地面积83.17万亩,国土面积115.01万亩,耕地占国土面积的72.3%。两合土、沙土和淤土面积居多,占土壤面积的99.45%。河道属淮河流域涡河水系,主要河流为涡河,县境流长52公里;一级支流8条,二级支流6条,网系全县各乡。
通许人文积淀深厚。春秋时期,通许县为许国地,北宋太祖建隆元年(公元960年)始置通许镇,取自汴京直通许国故地之义,故名通许。建县已有千年历史,春秋政治家子羽、秦汉军事家李左车、“七步成诗”的曹植、北宋名相寇准和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的欧阳修,都在此留有遗风。
通许区位交通便利。位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区,毗邻航空港综合实验区,日南、大广、商登三条高速交织互通,G240、G343绕城而过,半小时可达开封和航空港区,1小时即达郑州。
通许农业资源优越。自古就有中原“小粮仓”的美称,粮食种植面积达100.87万亩,粮食总产42万吨。肉、蛋、奶产量10.16万吨,畜禽出栏607万头(只),连续十三年被评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。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(小麦、玉米)标准化生产基地、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。
通许地热资源丰富。省地矿局、省地质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勘查出通许拥有相当于29.5亿吨标准煤的“地热”矿物水资源,3000米以内中深层地热井出水温度在45-80℃之间,氟、锶、锂、偏硼酸、偏硅酸5项成分指标达到医疗价值浓度,是全国优质珍稀水质,具有地质条件好、地热梯度大、埋藏深度浅、水储量大等优势,地热能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未来可期。
通许生态环境优美。坚持“引水建城、种植美城”理念,境内“三河三湖”互联互通,生态水域面积达4000亩,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8.15%。2024年,空气质量实现“三降一升”,优良天数达268天,四县排名第1,是省级园林县城、省级文明县城。
通许发展环境优越。坚持以亲商、安商、富商为理念,深入开展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,企业开办0.5个工作日完成,推出36项“免申即享”政策清单,实现59项“跨域通办”事项、162项“跨省通办”事项,是省对外开放先进县。
通许平台建设扎实。通许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6.5平方公里,现入驻企业148家,是全省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先后被评为全省投资者满意产业集聚区、省级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、省级科技创新先进开发区、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。
通许产业优势突出。依托资源优势、技术优势、产能优势,明确了“酸辣粉+”现代食品、智能家居两大特色主导产业,规划建设了占地2730亩的酸辣粉产业园区、占地400亩的淀粉产业园和占地2600亩的木制品产业园,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酸辣粉产业引导基金,引进了山西紫林醋业、京东物流、上海福景堂等一批强链延链补链企业,“中国酸辣粉之都”美名愈加响亮,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亿元。